圖為廣西貴港市電動車企業的組裝流水線。 資料圖片
近年來,廣西堅持“引進來,走出去”并重,把高水平共建西部陸海新通道作為戰略牽引,積極對接粵港澳大灣區、長江經濟帶、京津冀經濟圈、成渝雙城經濟圈等重點區域,加強對東盟跨境產業合作,持續加大承接產業轉移力度,從長江經濟帶、粵港澳大灣區引進了一批龍頭企業重大項目,有力推動工業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
集聚優勢不斷凸顯
投資400億元的翅冀精品高效鋼材、30億元的梧州永達集團不銹鋼1780mm高端輕工板材、30億元的簡一陶瓷智能生產線等一批項目陸續建成投產;投資200億元的建暉林漿紙一體化、60億元的沐邦高科光伏電池等一批項目即將建成投產;國光新能源汽車智能音響、鑫峰年產50萬噸再生鋁合金高端智能化產業項目等一批項目建設有序推進……作為廣西東大門的梧州市,如今是一派熱火朝天的發展景象。
今年以來,梧州市面向粵港澳大灣區靶向招商指揮部統籌全市“5+2”重點產業,深入實施面向大灣區靶向招商、駐點招商工作,積極承接東部產業轉移。上半年,梧州市招商項目到位資金490.9億元,新簽約招商引資項目投資額655.4億元,其中,來自大灣區項目到位資金241億元,占全市招商項目到位資金近50%。
與梧州相鄰的貴港市,立足現有產業基礎,著力培育新的增長點,加快打造紡織服裝和電動車兩個千億元產業。中國(貴港)紡織服裝時尚新區目前已入駐相關企業250多家,紡織服裝產業集聚發展初現雛形。2022年貴港全市生產整車172.6萬臺,同比增長45.5%。預計2025年可實現年產整車500萬輛、出口100萬輛。
記者從廣西壯族自治區工信廳了解到,為推進產業集聚,廣西建立自治區領導帶隊招商機制,出臺《廣西重點產業鏈招商工作方案》,聚焦汽車、機械裝備制造、綠色化工新材料、高端金屬新材料、生物醫藥等15大重點產業,成立15個重點產業鏈招商工作組,以招大引強、招優引新為著力點,精準開展產業鏈招商。
廣西壯族自治區工信廳規劃處副處長黎慧介紹,經過努力,廣西從長江經濟帶引進了桐昆、恒逸、華誼、青山、華友等一批龍頭企業重大項目,從粵港澳大灣區引進了瑞聲、惠科、格力、比亞迪等一批龍頭企業重大項目,有力帶動了產業鏈的形成發展壯大。
“補鏈”補出新優勢、“強鏈”強出競爭力、“延鏈”延出新價值,廣西目前已形成10個千億元產業。其中,冶金、食品產業產值突破3000億元,汽車、機械裝備、石化化工、高端金屬新材料等九大重點產業集群集聚發展效應顯著增強,產值達1.9萬億元,占比近80%。2022年,汽車產量177萬輛,占全國6.6%;新能源汽車產量67.4萬輛,是2020年的3.7倍,占全國比重約9.5%,躍居全國前列。
產業結構持續優化
今年7月29日至31日,2023中國產業轉移發展對接活動(廣西)在南寧舉辦,圍繞新能源汽車與機械裝備、高技術船舶及海工裝備、石化化工、高端金屬新材料、新型生態鋁、電子信息、光伏、軌道交通等廣西特色優勢產業,開展地市推介、行業解讀、供需對接、項目簽約等活動,現場簽約項目356個,協議總金額3225億元。
在新能源汽車與機械裝備專題對接活動上,來自湖北的為華天成科技有限公司和南寧市高新區達成簽約,計劃建設新能源礦山機械用車生產基地。該公司董事長董常舟表示,廣西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已形成了良好的產業基礎,產業鏈完善、核心零部件配套能力正不斷增強,加上廣西區位優勢突出、多項重大國家戰略機遇疊加,國家大力支持廣西建設中國—東盟產業合作園區,這些都是企業選擇在南寧落地的原因。
在軌道交通產業專題對接活動上,南寧市提出“到2025年,全市軌道交通及其延伸產業營收超200億元”,吸引了眾多投資意向,現場達成20個項目簽約。南寧軌道交通集團希望通過此次活動,與各方在軌道交通裝備制造、智慧交通及數字產業等方面密切合作,互惠互利,共同發展。
“當前,廣西圍繞‘高端、智能、生態’等主題,通過創新驅動,大力發展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加速傳統產業智能化轉型;持續優化產業生態,與企業共享發展機遇,這和我們企業的發展需要高度契合。”深圳優必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技術官熊友軍說。
去年,優必選在柳州落地了總部制造基地,布局智慧康養、智慧物流等機器人業務制造板塊,推動供應鏈上下游資源向區域聚集。同時,依托廣西基地加大布局東盟等海外機器人市場。
產業轉移加速了廣西新興產業的崛起,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由2020年16%提高到目前的18%以上,對工業增長的貢獻率超30%。目前,廣西已基本建成“新能源材料—新能源汽車三電及核心零部件—整車—汽車后市場”全產業鏈。
同時,產業轉移也推動傳統產業煥發生機。廣西的銅箔、鋁箔、化工新材料等新產品實現量產,不銹鋼、電解銅產量躍居全國前三位,工程機械、電子信息等產業有效提升本地關鍵零部件配套。特色產業蓬勃發展,食用油、家居板材、繭絲綢等。
一審:李斯維
二審:龐博
三審:唐彩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