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近年來職場“35歲門檻”問題,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原副校長姜耀東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建議企事業單位應結合實際,考慮不同種類工作的特性和年齡匹配度,對一些需要豐富經驗和閱歷的崗位,應當向35歲以上群體傾斜。
崗位招聘要求35周歲以下,公務員招考35歲門檻,大廠35歲危機……如今“35歲職場榮枯線”已經成為讓職場人士望而生畏的一道坎,而姜耀東此時提出的建議無疑為因為年齡限制而“內卷”的職場人緩解了一絲焦慮。
《中國人力資本報告2022》顯示,2001年至2020年,全國勞動力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從8.4年上升到了10.7年,勞動力人口的平均年齡從35.3歲上升到了39歲。受教育年限的延長、延遲退休政策等因素的影響,“35歲”已成為我國就業市場的普遍現象。如果企事業用工一味固守35歲的門檻,極有可能造成人才流失,對企業的轉型升級造成一定不利影響。
筆者認為,人生的旅程是不斷學習的過程,是在不同的賽道上不斷突破的過程,全社會的人都在面臨學習新知識,適應社會發展的新挑戰,不同年齡階段的人有著不同的優勢。試圖改變工作方向、生育后努力回歸職場……這些35歲仍在勇于挑戰的求職者都不該被年齡否定了個人價值。
可喜的是,前不久,在2023年度公務員省考招錄中,已有10個省份將部分崗位報考年齡調整為40周歲以下,作為國家重要考試,這無疑釋放出“門檻松動”的信號。筆者也期待著在不久將來,“35歲門檻”的現象能些許減輕,替換為“40歲門檻”甚至“無門檻”。這個社會能有更多的年齡包容,并探索出更多破除年齡歧視的實踐方式,讓勞動者能松緊有馳地奔跑在職場賽道上創造人生價值,讓社會的人力資源能充分得到最大化利用,營造一個更公平的就業環境。
(版權歸老友網所有)
作者:憑虛御風
編輯:蔡小白
一審:蔡元婧
二審:龐博
三審:唐彩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