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騰訊新聞報道,3月17日,有網友稱在三亞旅行時,有同車游客因不購物而被導游威脅斥罵。游客張女士(化名)稱,當天(2月26日)該導游因團內購物數量過少而感到不滿,隨后與其中一位游客發生口角沖突。畫面顯示,這名女導游大聲斥罵“從未碰到過這樣的客人”“我伺候你們無所謂,但司機不行,我現在要幫司機賣特產”,并威脅該游客“不聽就下車”。3月17日,記者聯系海南恒彩國際旅行社,工作人員稱將調查核實此事,若這名導游確定是公司員工,將對其作開除處理。三亞市旅游局工作人員稱,已了解到此事,正在調查中。
三年疫情沖擊,對旅游業的影響很大,現在好不容易迎來春暖花開,海南、云南這些傳統旅游熱地區的游客預訂量蹭蹭上漲,這對當地的旅游釋放了一個好的信號。在此背景下,三亞這名導游的這種行為無疑是在砸三亞旅游的“鍋”。如果后續處理不當,她的個人行為可能影響到三亞旅游的大環境。
當地現已明確調查,希望盡快能出結果。除調查這名導游外,作為全國無數人向往的旅游目的地,三亞有必要梳理一下旅游產業各個環節以及相應的經營機制和監督機制,例如多次事件中都提到的一個問題,導游除基本底薪外,提成全靠商品售賣賺取。這種用工方式和收分配機制如果一直存在,是否也是導致宰客事件不斷發生的一個重要因素?這種機制是否到了應該改革的時候了?畢竟只有根除問題存在的土壤才可能從根本上改善旅游環境。雖然現在大家對三亞仍然趨之若鶩,但如果問題一直不解決,恐怕就買不到從前的舊船票了。
其實不僅僅是三亞,疫情之前的幾年,其他一些地方旅游過程中影響心情的新聞也出現過。所以只要是旅游目的地,都應該重視旅游軟環境的建設。旅游業的健康發展要防止“賺快錢”的短期行為,更要打造能讓游客放心、舒心的軟環境。
(版權歸老友網所有)
作者:微言
一審:蔡元婧
二審:龐博
三審:唐彩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