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復開行后的首趟列車上,旅客們對于跨境旅游、學習、經商等充滿期待。今年是中越建交75周年暨“中越人文交流年”,中越國際聯運旅客列車的恢復開行,成為中越經貿合作和人文交流日益密切的生動注腳。
全列軟臥列車車廂環境舒適
當天17時,來自重慶的旅客毛先生趕到南寧站,做好乘車準備。“我是做外貿生意的,準備去越南尋找新的商機。之前很多生意伙伴和朋友就向我推薦過這趟車,都說很方便。這次趕上了恢復開行,我從重慶過來,到南寧站現場買票,一切都很順利。”毛先生說。
拿出國際旅客列車乘車使用的冊頁票本和護照,毛先生走人工檢票通道進站。進入南寧站1號站臺,一列深綠色軟臥列車映入眼簾——全新啟程的T8701次列車正在等待旅客的到來。目前,該趟列車設置全列軟臥,全車共6節車廂,配有20多名乘務工作人員,包括火車司機,列車乘務員,專職越南語、英語翻譯員等。
登上列車,窗明幾凈,每個軟臥包廂容納4名旅客,車內窗簾、衣架套以及不少裝飾在設計上都采用了壯錦紋樣元素,充滿廣西特色。隨著列車啟動,車內以中文、越南語、英語輪番播報的廣播響起,這趟跨國旅程開始了。
廣州旅客李旻翰每個月都要去越南處理生意業務。第一次乘坐中越國際聯運旅客列車的他,一上車就對車廂內充滿了好奇。“我第一次乘坐這趟列車,仔細看過后感到環境很舒適。以后我會經常坐這趟車。”他說。
記者看到,車廂內設施設備都比普通軟臥有所升級。軟臥包廂內配備了可移動垃圾桶、小桌板、抽紙、衣架以及4雙不同顏色的拖鞋,包廂門上有一面鏡子,方便旅客進行儀表整理。每個鋪位配有2個枕頭、1床被子,還配置了閱讀燈、220V交流電源插座、音量調節按鈕、室內燈開關等。在車廂公共空間,走廊上鋪設了地毯,每節車廂配置有洗手間、衛生間、熱水以及垃圾投放口。衛生間內配備馬桶、獨立包裝的一次性馬桶墊、香薰。
夕發朝至大幅降低旅行成本
夕發朝至的列車開行時間,能節省旅客晚上住宿成本,尤其適合跨境旅游、經商等出行。
得知中越國際聯運旅客列車恢復開行,上海交通大學大一學生趙帥淇特意前來體驗。“23日我從上海出發來到南寧,在南寧站售票窗口持護照購買好車票。我不僅想體驗中越國際聯運旅客列車如何跨境,也希望看到更多不一樣的風景。到達河內后,我計劃打卡拍照,當晚乘坐飛機回上海。”趙帥淇分享了此次旅行計劃。
更多旅客選擇這趟列車是對旅行成本的考慮。李旻翰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每個月從廣州直飛河內,來回機票平均2000元。從廣州到南寧再乘坐中越國際聯運旅客列車,票價基本在500元以內。“乘坐列車的體驗感更好,在列車上我還可以處理業務。”李旻翰說。
在越南從事物業工作的鄭仕器則更看重時間上的便利性。“以前坐大巴車往返中越,要預留一天的時間。因為公路客運只有白天開行,公路口岸的出入境海關工作時間也在白天。這趟列車不僅夕發朝至,出入境海關業務時間也會根據列車開行時間調整。”鄭仕器說。
“套軌技術”實現過境不換車
22時18分,列車抵達憑祥車站,在列車工作人員辦理出境手續后,所有旅客攜帶行李下車進入憑祥站口岸聯檢大廳,逐一辦理出境手續。
憑祥站口岸聯檢大廳內秩序井然,移民管理警察嚴格按照標準化流程,快速、精準驗放每一名旅客。友誼關邊檢站執勤五隊教導員高亭說:“我們將根據客流變化動態調整勤務模式、優化通關流程,在嚴守國門安全底線的同時,讓出入境旅客感受到中國移民管理警察的專業與溫度。”同時,移民管理警察上車檢查。
在完成一系列出境手續后,列車駛出憑祥站開往越南。國鐵南寧局南寧車輛段車輛乘務長張華盛介紹,這趟國際列車能實現過境不換車通行,原因是在越南段線路采用了“套軌技術”,即在米軌的基礎上增加一條軌,形成“三軌式”鐵路,使米軌和標準軌兩種不同軌距的列車在同一條線路上行駛。“在中越口岸,國際列車可借助‘套軌技術’完成米軌和標準軌之間換裝,旅客完成通關后列車就可以直接過境。”張華盛說。
次日清晨,北京時間6時30分,列車抵達越南河內(嘉林)站,這趟跨國旅程順利結束。但對旅客來說,旅程并沒有結束。從事貿易的旅客伏景平說:“中國和越南企業之間的合作很緊密,我經常為兩方企業牽線搭橋。這次我要去胡志明市,為中國企業尋找商機。坐火車到河內后再坐飛機到胡志明市,如此出行省心又省錢。希望未來中越兩國間交通網絡鋪展得更廣、更密,交通速度也更快,更好地助力兩國企業的合作,實現共贏。”
搭乘著中越國際聯運旅客列車,中越兩國從“硬聯通”到“軟聯通”再到“心聯通”的贊歌正在唱響。
記者:阮曉瑩
編輯:冼慧瑩
責編:黎南茜
編審:農春雨
轉載請注明出處 保持信息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