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19名納入監測對象的殘疾人沒有發生規模性返貧;適齡殘疾兒童義務教育入學率達99.95%;已就業殘疾人4.47萬名,就業人數位居全區第一;獲表彰全國殘疾人工作先進集體1個、全國自強模范1人、全國殘疾人工作先進個人1人……5月29日舉行的南寧市完善殘疾人社會保障制度和關愛服務體系建設新聞發布會傳出振奮人心的消息。
長期以來,南寧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殘疾人事業,從政策制度的頂層設計到社會保障網絡的織密扎牢,從康復就業的精準施策到文化權益的全方位守護,每一項暖心舉措都致力讓廣大殘疾人安居樂業、衣食無憂,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強化保障 夯實幸福基石
鄉村振興、生活保障、教育托舉……南寧市多維度發力,為殘疾人構筑起立體堅實的民生守護屏障。
在鞏固拓展殘疾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中,南寧市建立健全殘疾人防返貧動態監測機制,全市8519名納入監測對象的殘疾人在產業、就業、教育等幫扶措施的精準助力下成功避免規模性返貧。如今,他們在鄉村的田野間、在城鎮的工作崗位上,用自己的雙手創造著幸福生活。
社會保障政策的“及時雨”潤澤每一名困難殘疾人的心田。南寧市動態調整殘疾人兩項補貼,2024年發放補貼1.98億元,覆蓋13.7萬名殘疾人,實現應補盡補。對重度殘疾人、低保殘疾人、低收入家庭殘疾人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由政府按最低繳費檔次標準代繳;對所有持證的農村殘疾人、城鎮一二級殘疾人的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由政府全額代繳,城鎮三四級殘疾人也能享受50%補助。
教育是南寧市助殘事業的“點睛之筆”。義務教育階段每年700元資助金,本科、專科等不同階段的一次性資助,為殘疾學生點亮了求學路。如今,99.95%的適齡殘疾兒童走進課堂,或通過盲文觸摸知識,或以手語與世界對話,在教育的滋養下向未來勇敢奔跑。
賦能就業 點燃希望之光
就業是殘疾人改善生活狀況、融入社會、實現人生價值的重要途徑。南寧市不斷拓寬殘疾人就業渠道,為他們鋪就通往夢想的道路。如今,4.47萬名殘疾人實現就業,人數穩居全區首位。
2024年,南寧市開發了3321個公益性崗位,讓殘疾人在社區服務、街道管理等崗位上就近就業。這些崗位不僅是一份工作,更是社會給予的尊重與關懷,讓殘疾人也成為城市發展的一份子。
2024年就業援助月期間,南寧市組織開展279場線上線下招聘活動,發布24.15萬個崗位,為7.71萬人次殘疾登記失業人員等援助對象提供崗位信息、政策咨詢等公共就業服務。
南寧市還把職業技能培訓作為殘疾人就業的“加速器”,聯動多個部門開展相關職業技能培訓和創業培訓,為殘疾人發放相應證書后還給予800至8000元補貼,并根據其特長與市場需求推薦崗位。“十四五”以來,南寧市累計開發就業崗位4872個,為8322名殘疾人開展技能培訓。通過技能培訓,殘疾人掌握了一技之長,有的成為電商達人,在網絡世界開啟創業之旅;有的成為手工藝大師,用精湛技藝贏得市場認可。
多元服務 守護美好人生
“十四五”以來,在康復服務方面,南寧市深入實施殘疾人精準康復服務行動,為10萬人次殘疾人提供免費基本康復服務,為2.1萬人次殘疾人提供免費基本輔具適配服務,為2.79萬人次智力、精神和重度肢體殘疾人提供托養服務。同時,全面實施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制度,服務殘疾兒童2.1萬人次,實現應救盡救。
文化體育舞臺上,南寧市通過“周周有聲音 月月有主題”系列活動,加大殘疾人事業宣傳力度,講好殘疾人故事;178支助殘志愿服務隊1.9萬余名志愿者,每年開展志愿助殘活動300多場,用溫暖行動搭建起殘健共融的橋梁。此外,體育賽場也成為殘疾人綻放光芒的沃土,殘奧會、亞殘運會、全殘運會上,南寧健兒摘金奪銀,用拼搏詮釋“生命的力量”。
在權益保障方面,南寧市貫徹實施無障礙環境建設法,完成6681戶困難重度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公共建筑無障礙設施建設率達100%,公共交通無障礙設施和服務不斷完善。建立殘疾人法律救助工作協調機構14個、殘疾人法律救助工作站14個,為240人次殘疾人提供法律援助或法律咨詢,為他們撐起一片平等、溫暖的藍天。
未來,南寧將進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完善殘疾人社會保障制度和關愛服務體系,持續改善殘疾人生活品質,切實保障殘疾人平等權益,營造全社會理解、尊重、關心、幫助殘疾人的良好氛圍,持續推動殘疾人事業高質量發展。
記者:馮梓劍 黃勝 屈頡真
編輯:陳碧瑩
責編:羅寧
編審:農春雨
轉載請注明出處 保持信息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