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目名稱:話劇《霧重慶》
演出地點:廣西文化藝術中心大劇院
演出時間:
4月20日(六)20:00(專)
4月21日(日)20:00
劇目類型:經典五幕話劇
演出團隊:重慶市話劇院
劇情簡介:
抗戰時期,一群激蕩著救國情懷的青年人從北平流亡到山城重慶,殘酷的現實讓他們的生活漂泊無依,黑暗的社會將他們的堅守與希望摧落殆盡。為求生存與未來,他們尋找活計,有的開飯館、有的卜卦算命、有的交際淫靡……心懷理想的青年逐漸迷失在這風云忽變、顛簸動蕩、迷霧蒼茫的嘉陵江畔。
飄零的歲月里,滿腔熱血的沙大千在驕奢淫逸的權錢里自甘墮落,最終喪失信念與心智;堅守抗戰決心的林卷妤卻在誘惑與自我信仰面前彷徨猶豫,拖著疾病的身體惘然出走;心志猶存的老艾在理想與現實中憂郁消沉、失去勇氣,孤獨死去;本性善良的苔莉卻淪為交際花,寄生于虛榮的社交場,最終被殘酷拋棄……
迷霧籠罩下的山城不見天光,無盡的黑暗中貧窮、疾病、投機、墮落蔓延滋長,腐蝕著心靈,消磨著意志。青年人在國家、民族存亡與自身命運的交織中苦苦掙扎,在抗爭與沉淪之間何去何從……
劇目亮點:
經典話劇《霧重慶》——周恩來總理稱“這個戲很好”
五幕話劇《霧重慶》是宋之的抗戰時期在重慶創作的代表作品,也是五四以來中國話劇優秀作品之一,周恩來總理稱“這個戲很好”。重慶有“霧重慶”之稱來源于此劇。
宋之的和《霧重慶》——“前方吃緊,后方緊吃”
1940年夏,宋之的前往前線搜集宣傳素材,12月回到重慶卻目睹了“前方吃緊,后方緊吃”的狀況,前方生活艱苦,后方“歌舞升平”,巨大的反差深深刺痛了他的心,同年,他前往重慶江北寸灘寶勝寺寫出劇本《鞭》,即《霧重慶》。
曾四度排演——80年來,經典從未停止上演
自1940年初版首演至今,《霧重慶》的排演從未停止。1940年12月,話劇《霧重慶》由實力強大的中國萬歲劇團排演,由應云衛導演。每日演出票一度供不應求,《新華日報》甚至登出了廣告。
請看過該戲的觀眾不要再看,把機會留給沒看過的人。隨后,作品先后在陜北、成都、桂林、香港、北京、上海等地陸續上演,引起轟動。
新中國成立以后,重慶市話劇院先后于1962年、1979年、1989年三度排演,均異常火爆。
《霧重慶》2021版強勢回歸
2021版《霧重慶》是重慶市話劇院的第五個舞臺版,這是一次從內容到形式全新的排演,體現著當代戲劇藝術家排演經典的創新追求。
2021版《霧重慶》的創作立足點是“人”, 包括“人”的鮮活生命以及“人”的生存起落與命運走向。該劇著重表現在規定情境中“人”的焦慮、掙扎、迷失、沉淪、變異、反復等種種狀態。更重要的是,該劇以“人”為表現焦點,通過復排經典劇目,將“歷史感”與“時代性”進行融合與銜接。其意義不僅在于體現劇目的知識性和歷史感,更在于找到不同時代的“人”在自我把握、自我實現、自我驗證、自我找尋中的人性“共情感”,從而接通了經典作品與當代觀眾之間的價值甬道,找到不同時代觀眾情感的燃點。
2021版《霧重慶》中利用刺耳的空襲警報、吊腳樓上升起來的紅燈籠作為空襲動態警示、飯館里的食客議論時事、戰時經常性停電等這些細節,簡明地進入劇情敘述,清晰地將時代背景交代完畢。
劇情不僅突出了時代特征,還渲染出地域特點。比如,全劇剛一開場,觀眾便驚嘆于眼前盡顯重慶山城特色的舞臺場景:轉彎抹角、爬高下低、曲徑通幽、重重疊疊,好一派“螺螄殼里做道場”的風貌。
舞臺美術方面,“抗建堂”的舞臺空間得到充分運用,量身定做的360度轉臺使舞臺置景的各個立面都運用在不同戲劇場景中,不僅讓本地觀眾得以重溫自己熟悉的場景,也使從未去過重慶的觀眾沉醉于富于美感的畫面當中。
抗戰名歌《嘉陵江上》、清音唱段、金錢板說辭、腳夫的號子、食客的四川方言等的巧妙運用,就像霧重慶之“霧”,需要時彌漫在景物之間,不刻意也不隨意,不貪多也不缺位。尤其精彩的是表演區前部的蓄水池,在燈光照射下呈現吊腳樓時有時無的天光水影,成就了嘉陵江、長江擁圍的重慶湖光山色。
一審:李斯維
二審:龐博
三審:唐彩紅